“朕知道,朕已经命人去抚恤陈氏的族人了。” “孙太医说陈氏...” “朕也知道!”皇帝打断太子的话,“人死不能复生,太子要节哀!” “陛下?”太子抬着头,楞看着父亲,“陛下又想息事宁人吗?” 皇帝本想过去抱宫人怀中的婴儿,听到太子的质疑后停下了脚,向旁侧抬手。 左右皆离去,没了婴儿的啼哭吵闹,庭院内只剩父子二人。 “这次是陈氏,下一次呢?下一次如果死的是儿子,爹爹还会这样么?” 皇帝叉腰背对着太子,“太子想说什么?” “爹爹明明知道...” “你在怀疑你的亲弟弟么,你嫌弃这个家还不够乱吗,还是觉得这个国晗晗宁了?” 太子冷颤,“用得着怀疑么?” “臣拿他当弟弟,他又拿臣当什么?是大位上的阻碍,还是...” “够了!”皇帝转身,怒目而视。 “臣听您的话了,臣什么都没有做,可结果呢?” 皇帝背起手走近,“朕说过,只要有朕在,便不会有人动摇你的地位,可你就是不听!” 皇帝从太子身侧渐渐远离,原本想要看孩子的心思也没有了,跨上离开庭院的石阶回头道:“储君就该有储君的样子,但若你不能做到,朕就是天,也难保你!” 皇帝才到东宫不到一刻钟便离开了,随后召见了三省六部与九寺的官员,昭告天下东宫诞下皇长孙,赐名宗宁,大赦天下,厚葬其生母陈氏,命通进司刊行朝报发到地方。 诸位大臣从文德殿出去,皇帝又将萧显符传入内。 “陛下。” “去给赵王府传话,告诉赵王,让他把身上绯袍脱了,到此为止,若再生事,朕决不轻饶!” “是。” 萧显符走后,皇帝在殿内大吼道:“赵慈!” “陛下?” 皇帝招手示意赵慈走近,小声吩咐道:“派人暗中盘查尚食局,若发现可疑之人不要留下。” “是!” 朝报与邸报纷纷刊行,很快,皇长孙诞生的消息就传遍整个东京城至整个卫宋,相比陈良娣因产子而丧命的悲痛,人们只记住了皇孙的诞生之喜。 建平八年十月,至皇长孙降生已经过去半月。 “王妃近日忧思过重,还是要多多注意身子。”太医将把脉的手收回旋即又想到了什么,于是问道:“王妃可是因为六王的生辰?” 楚王妃点头,“是吧,我也不知道,她远在岐山,孤零零一个人...” “六王是下官看着长大的,性格孤僻,常人不能近,能得您如此牵挂,下官这多年来的担惊受怕也就能放下不少了。” 萧幼清看着孙鸿达浅浅一笑,“孙太医对王爷的感情,不是一般深呢!” 孙鸿达轻轻抬头,欲言又止的看着楚王妃。 “有话就说吧,入了府便安全了!” “依您的吩咐,怕东宫之事引起怀疑,下官现在才敢来见您。”他将一份摘录的单子递上,“下官那日去到房中,发现坐产不力,使儿错路,忽横忽倒,不能正生,大内局势紧张,下官不敢深查,于医药上,翰林医官院这边都是由下官亲自过目后才送到东宫去的,东宫也有专门的典药局,不会在医药上出问题。” 萧幼清低着头,“人离不开的东西有很多,层层把控下,当然不是出自医药!” “依臣多年的经验,陈良娣是误食了带有山楂的糕点才导致早产,至于为何会虚弱无力,臣怎么也想不明白。” 萧幼清低着头浅浅一笑,“这世界孙太医想不明白的事多着呢!” 孙鸿达看着楚王妃神色自若,心中满是疑惑的问道:“容下官多嘴一句,您既然知道赵王会在东宫做手脚,又为何要下官隐瞒事实,若顺着揪出,让太子与赵王相斗岂不是更好么?” 萧幼清的猜想是赵王惧怕东宫诞下皇长孙后皇帝为了稳定局面会在立后的同时册立皇太孙,因此定然会在陈氏身上动手脚,她看着孙鸿达,“因为我和王爷一样,都希望孙太医您能够福寿。” “尚食局已经换了一批人当差,而当日替东宫接生的那些坐婆,若我没猜错的话,她们如今应该已经都去了忘川吧!” 孙鸿达听着倒吸了一口凉气。 萧幼清又道:“与皇家行事,孙太医应该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实话,只有单面天子时才能说!” 孙鸿达点头,“陛下那日有召,但却亲自来了东宫,之后就只让下官回去,并没有单独传见下官。”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真相,不敢细究,只是因为害怕而已!” “天子,也会怕吗?” “亲眼见过杀戮,便知道这杀戮的凶残,天子也是人,又不是真的天之子,换做是孙太医,定也是不会为了一个女使的死而杀了自己亲子的吧?但话说回来,这便是纵容的后果!”萧幼清冷下脸,“即便我什么都不做,该来的,一样都不会少!” “那下官之后?” “太子是个睚眦必报的人,陛下那边盯得也紧,除了请脉,孙太医其他时间就不要再到楚王府来了!” “是。” ———————— 韩宅一颗柿子树下,赵王拿着挟弹,将金丸装入,随着拉满弓啾的一声放下,一个还是青色的柿子应声落地,而金丸却不知所踪。 “这种事,三王晚上睡着了就不怕做噩梦么?不怕东窗事发?” 赵王很是得意的笑了笑,“本来是怕的,因为本王安排的那个宫人突然消失了,直到陛下撤了我职,还差萧显符来警告我,说让我到此为止,后来尚食局也重新换了一批人,我便猜想,他大概也舍不得我倒下吧!” 赵王再次笑了笑,“本王说过,本王是个愿意冒险的人!” “莫说楚王已经离京,就算是他没有离开,东宫但凡出了任何事,陛下先疑的肯定是我,本王记得先生说过陛下要让三位大王撑起这片朝堂,若我倒台,楚王便坐大了,本王猜想,陛下一定不会愿意看到这个局面,毕竟陛下并不喜欢萧家!” “就像陛下不愿让太子倒台而让我坐大一样,即便留下了那个孩子,但是良娣已死,剩下一个庶子又有何惧,至少立太孙是不可能了。” 韩汜低头笑道:“三王的聪慧令韩汜佩服,才不过半年,便已能参透玄机而从中布局,不过…”韩汜笑止,看着赵王。 “不过什么?” “三王就这般肯定那消失的宫人是陛下做的?” “尚食局换了人不是陛下还能有谁…”赵王楞道:“难道说是楚王?” “下官只是推测而已!” 赵王摇头,不以为然道:“楚王已经离京了,难道还长了千里眼不成?”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赵王瞪着双眼旋即转头看向围墙的另外一边,惊醒道:“先生是说楚王妃?” 韩汜合着袖子朝前走了几步,旋即屈膝将菜地里的金丸拾起,面对着前面楚王府的墙垣,淡然道:“下官,只是推测而已!”
第88章 克定厥家 东宫诞下皇长孙后,赵王府的喜事也从宫中传开,皇帝将赵王在枢密院的职事撤掉后赏赐下许多珍宝,不仅如此,还另下诏加赏赵王妃一族。
“门下,乐平开国男李孝义,骁勇善战...特命官复原职,即日起,任,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 宣读诏书的官员将公服与授命文书一同呈上,“这是都虞候的腰牌右符,左符在内廷存着。” 李孝义颤抖着双手摸着那鲤鱼腰牌,点头道:“下官知道。” 官员笑眯着眼,“下官倒是忘了,乐平男是武举进士出身,曾在三衙任过职,如今赵王妃怀有皇孙,陛下可是对赵王妃看重的很呐,将海外进贡的珍宝以及龙涎香都送去了赵王府,就连东宫当初有喜事传出的时候都没有这般的重的恩典。” ———————— 皇长孙诞下之后,东宫时常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太子站在竹篮旁,冷着脸,“哭哭哭,一天到晚就会哭!” 他的话刚说完,竹篮里的婴儿便哭的更加厉害了,他便长吐了一口气,无奈的将其抱起,轻轻拍着棉被,“好了好了,不哭了,你还有爹爹呢,放心吧,你娘不在了,爹爹一定会护着你平安长大的!” 殿外的宫人入内,“殿下,同平章事求见。” 太子回过头,“将翁翁请到这里来。” “是。” “嗨哟,老远就听见他的哭声了,这般洪亮的声音,日后定是个活泼好动的娃娃。”同平章事将襁褓中的婴儿接过,轻轻摇着哄道:“宗宁不哭,有公公在这儿呢。” “翁翁这个时候来找孙儿?” “殿下可知道赵王妃有喜了?” 太子阴冷下脸,“赏赐不都陆陆续续搬到赵王府了吗,内侍省的动静这般大,本宫岂能不知!” 同平章事轻轻摇着婴儿,“陛下又下诏让山阴伯的次子官复原职,重新入三衙任职步军都虞候。” 太子瞪着眼睛看向同平章事,“李孝义重回三衙了?” “诏书于今日一早就在大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进行宣读了,李孝义如今怕是已经在步军司了。” 太子质疑着后退了几步,旋即怔的坐下,颤道:“陛下究竟想要做什么?” 见婴儿停止了啼哭同平章事便将其轻轻放回竹篮内,走到太子身侧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猜陛下的用意是为了让赵王安分下来。” “这不是安分,这是纵容,枢密院与殿前司还不够吗,如今还要将步军司也给他?” 同平章事摇头,“看似是给赵王的恩典,但是殿下不要忘了,李孝义是楚王的亲舅舅!” “那又如何,总之陛下就是从来都不看东宫,答应的皇太孙没有兑现,却立了赵王的生母为后,还要我安分守己?” “三司提议将今年的大朝会停了,把这些钱拨出来筹备立后大典,陛下已经...批准了。” “如果淑妃成了皇后,赵王就是嫡出,那赵王妃的孩子就是嫡出的皇长孙,倘若陛下...” “殿下,就算赵王妃诞下的是皇孙,陛下也不可能立其为皇太孙的。” “那是因为本宫还在啊!”太子恐慌道:“朝臣已经倾向于赵王了,赵王身边还有一个起居郎,陛下又对此人深信不疑!” 同平章事低下头,“起居郎心思缜密,在中书半年之久,从未出过差错,看似效力陛下,但赵王又时常去找他,倘若他是真的效命赵王,那可就棘手了。” “皇子私会外臣,陛下明明见到了却坐视不理,这不是偏私是什么,我看他就是想把皇位传给赵王这个庶子,拿本宫当垫脚石而已!” “赵王阴狠歹毒,倘若本宫坐以待毙,迟早会死无葬身之地。” “殿下?”同平章事惊得站起,“殿下万不可鲁莽行事啊。” “翁翁放心,本宫自有分寸。”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7 首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