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丞相是什么样的人,三权阉又是什么样的人,沈育都曾有过设想,唯独没有想过段后是什么样的人。段延陵显然比他们晚了一步,凉亭中,作简便打扮的皇后正喂鱼,身边一二侍女,为她持扇端茶。 一看只皇后一人在,梁珩又如在凤阙台上一般打起了退堂鼓。 “要不先等等吧?” 沈育不明所以:“为什么?” 梁珩欲言又止,看了沈育两眼:“你……你想去吗?那我带你见见我母亲。”语气宛如破釜沉舟。 靴头甫踏上凉亭,前一刻还在欣赏红鲤的皇后转过身:“怎么路上耽搁这半天?” 她的嗓音犹如风吹铃铎,藏着一点似是而非的急切。 梁珩愣住:“…………” 他竟不知说些什么来回应母亲的期待。 段皇后容颜俏丽,体态纤细轻盈,与梁珩母子肖似。她接过侍女递来的锦帕净手,也不叫梁珩坐下,眉毛压下来。 “你怎的进宫了?” “儿子来探望父皇与母后,”梁珩还在为得了母亲一句埋怨而受宠若惊,“这位是沈少师的公子,沈育,教儿子念书来的。” “你还会念书?”段皇后笑起来,和沈育平日里嘲讽梁珩一个模样的笑。 梁珩赧然,心情却好起来,从怀里摸出被他捂了一路的《为孝论》,展示给段皇后看:“儿子还做了功课……” 段后哎呀一声:“什么味儿?” 梁珩与沈育相顾茫然。 凉亭里只有清风送爽、燃香阵阵、皇后的熏衣与侍女的胭脂。 沈育凑近一点,顺着段后目光看见梁珩的文章边角上几个汗手印。梁珩也看见了,顿时尴尬无比。这是他在凤阙台为皇帝念文章时,因为紧张汗湿了手。 “只是你瞌睡流的口水还是吃东西沾的油脂?”段后嘲弄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说你怎么就突然能读书了。” 梁珩求救似地望向沈育。 天底下竟还有不知怎么向亲娘辩解撒娇的儿子。 沈育替他解释:“殿下做功课很是认真,只有焚膏继晷,不曾白日瞌睡。” “是吗。”段后并不在意。 段延陵终于姗姗来迟。浑如天降救兵,梁珩松了口气,段后的眉毛也重新扬起来。 “上哪儿撒欢去了?这样慢吞吞。”段后对谁都是看你小子不像正经人的语气。 段延陵面对姑姑,比梁珩面对母亲更亲近放肆:“我见宫里养了只新来的白鸟,漂亮得很,就逗了会儿。” “没见识,”段后嘲笑道,“那是外族送来的珍禽,唤作花冠雀,什么白鸟黑鸟。” 段延陵便陪笑:“侄儿读书少,哪里知道这许多。” “你俩都是,”段后指指段延陵与梁珩,对跟着段延陵过来的另一人笑道,“幸好没叫延祐学坏了。” 段延陵身边的人是他二弟,段相的小儿子,名叫段延祐。长得却与段相、哥哥都不大像,体魄雄健,身材高大,五官硬朗英气。 沈育还是第一次见到丞相次子,去陈玉堂逮梁珩那天,满座都是贵胄纨绔,段延陵更是为首之人,段延祐却不在其间。 “太子殿下。”段延祐向梁珩行礼。奇也怪哉,哥哥和太子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弟弟却十分生疏。 他有一双浓眉大眼,目光如电,炯炯有神,梁珩给他注视得不太舒服,似乎也不大喜欢这个弟弟。 “跑这一身汗。”段后嫌这嫌那的毛病又犯了,嘱咐宫女拿来帕子给段家兄弟俩擦汗,又叫人坐近来欣赏她养的红鲤。 段延陵与梁珩都是拘不住的性子,当场溜了,剩下一个老实的段延祐陪皇后解闷聊天。 他俩要去瞧那只新来的白鸟,沈育只想翻白眼,就梁珩这得了耍子就撒腿的德行,无怪乎皇后也不太信任儿子能静下心念书。 白鸟确实漂亮,羽毛洁白胜雪,奈何水性太好,待在水塘荷叶下乘凉,不肯靠岸,段延陵要拿小石子将它砸出来,挨了梁珩一通骂。 “哟,要不说沈大才子书读得多人也聪明呢,”段延陵说,“咱俩搁这儿晒着,人家背靠大树好乘凉呢。” 段延陵对沈育敌意赛过天,约莫从沈育闯进他的宴席强带走梁珩那天就开始了。 “沈育,你来玩儿吗?”梁珩笑着叫他。 “咱俩不好吗?你瞅这儿哪儿还有第三个人的位置?”段延陵制止了他,揽着梁珩肩头领他上水廊去看鸟,梁珩最后远眺沈育一眼,便不再回头,俨然已将沈育忘记了。 俨然已将一切烦恼都忘记了。 沈育回到家,已暮色四合,险近闭市关坊。 沈矜冰了碗酸梅汤等他,初时还笑话他:“我儿子出息了,做老子的还没进宫见过皇帝呢。”等到听说沈育尚且没用饭,又忙叫人去准备吃的。 宋均也在等师弟。三人摆了张席案在院里,流萤在草间乱飞,宋均点了支香,驱走蚊虫。 沈育一边吃面,一边将白日见闻讲给二人听。 末了,宋均也很惊讶:“太子的待遇就只这样?” “哼,”沈育冷笑,“那傻子自己尚无察觉。” “可是皇帝……”宋均忧心忡忡,“素闻陛下隐疾缠身,不料脾气也十分古怪。听你说来,竟是仇致远等阉寺将陛下重重封锁深宫?” “不得胡言。”沈矜及时制止。 文神皇帝即位之初,沈矜的年岁同沈育如今一般大,流言蜚语听的不少,当年的士人门生议论起朝政来,比起宋均、沈育等毛头小子只多不少。 “久病之人脾气泰半不好,”沈矜叹气,“何况陛下这等身世坎坷。” 先桓帝在位时,皇后娘家势大,偌大桂宫嫔御无几,子息薄弱。桓帝升遐,身后没有留下一个儿子。无奈之下,时任光禄卿的韩巍,也即皇后之父,从桓帝的几个兄弟族中选择下一任君王,挑来挑去,挑中了嶂山王梁不害的世子——梁敝子。 韩巍之子、皇后之兄,司隶校尉韩英,亲迎敝子于王城门,奉请入章仪宫正位。 敝子时年少,并不曾学过帝王之术,也无有母家势力。韩太后坐镇桂宫,父兄掌控朝堂,呼风唤雨炙手可热,新帝只是一具傀儡。 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名字也无法掌握。 韩英以“敝子”难以威震四方,上表请皇帝易名。国朝讥二名,以二名为非礼,韩巍亲自为皇帝拟定一个“玹”字,更名“梁玹”。 “嶂山邑与汝阳郡仅一山之隔,汝阳人都听说过,嶂山王世子乃是因出生不顺,险些早夭,才取名敝子以期平安成长,”沈矜评价道,“韩巍此举无疑是将皇帝从头到脚都打造成韩家人的皇帝。”
第10章 入金秋 纵使韩家权倾一时,一朝山崩树倒,却来得如此轻而易举。 自古城狐不灼,社蜂不熏,越是靠近至高之皇权,越是地位稳固,托庇势大。譬如外戚之于臣属,又如宦臣之于外戚。 韩巍韩英父子手握王城北军,剑履上殿,与王平坐,煊赫至此却抵不过脑后一记闷棍。而趁其不备棍杀韩巍的功臣,只是新帝身边小小一黄门使,从前给韩巍提靴,头都不敢抬起来。 这个小黄门,后来升官至中常侍,再后来受封骑郎将,掌王城南军,正是仇致远。 按住韩巍手脚,协助仇致远的另外两个阉寺,一个封为车郎将,另一个为户郎将,成为后来的郎中三将。 一代摄政权臣,陨落于小小阉人之手,死得毫不体面,去得无声无息。令人唏嘘。 新帝至此得以亲政,然而韩家掌权时期勾结内外,布下囚困皇帝的天罗地网,仍然在梁玹心中留下深刻的阴影,使他不敢信任外臣乃至枕边内人,手中唯一能操纵的筹码,只有为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三个宦官。 这就是飞升的机缘。 “皇帝本是敝子,经历大起大落,人生奇诡至此,脾气不同寻常也无可厚非。”沈矜最后说。 次日上课,梁珩显得无精打采,沈矜还好心开解他,讲到“父母唯其疾之忧”。 梁珩装木作样点头,却是听不懂,下来偷偷问沈育。 “就是说父母除了儿女的康健疾病,别的都不用关心。你想想,儿女能做到让父母什么也不用操心,不是很好吗?”
梁珩这才懂,又奇怪道:“可先生同我讲这个做什么?” 沈育心中无奈,自然知道这傻子心眼超乎常人的粗拙,常人觉得膈应的事,放他身上简直不痛不痒,转瞬就被抛之脑后。 连沈育自己都没察觉到,他的态度已不知不觉有了改变。宋均还打趣他:“育哥儿如今更愿陪太子攻读,胜过和我们聚会啦。” 首秋,处暑,王城大街小巷槐榆冠盖葱茏。 四人又在书肆聚会,西市人声鼎沸,隔墙遥遥传来。 邓飏听了宋均所言,十分惊讶:“你说的是那个陈玉堂太子,还是解绫馆太子?” 望都少年们背后打趣,不说南亓太子,都说是花楼太子,言谈间很是看不起。当然并非单单瞧不上梁珩,凡是出入话花楼的那几位熟脸纨绔,通通要遭他们编排。 待日后这些公子哥儿子承父业,说不得便要将花楼开遍南亓江山。 “他只是喜欢和人一处玩儿,”沈育说,“游手好闲的浪子、贴身小厮、古板陪读,和谁都可以。” 崔季最受不了梁珩,立刻反驳:“那邓贤弟也没说错啊,和浪子一块儿玩,可不就玩得花。” 沈育嘴唇一动,又将到嘴的话咽回去。 喜欢和人一处玩儿,不是因为喜欢玩儿,而是喜欢人,喜欢有人陪着。 但他不想把话说得那么可怜,仿佛他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连一国太子也可以怜悯的角色。 宋均察言观色,识趣地调转话头:“再笨拙的人,身上也有一二优点,你我可不能做狭隘之人。” “贤兄既然这样想,可又能说出殿下的一二优点?”邓飏对梁珩没有个人意见,他只是喜欢看热闹。 宋均:“…………” 沈育放下茶碗,圈足磕在木几上,清脆一声: “至少你说的话传到他耳朵里,他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邓飏一时语塞。 崔季忍不住打量沈育。宋均连咳数下,也没能打破尴尬场面。 最终茶会悻悻而散。 从书肆后院出来,老板脸上盖了卷轴正瞌睡,小厮一张干抹布扫去书页灰尘。《望都美男图志》的热潮过去,生意冷清下来,只有一个客人光顾。 还是沈育认识的。 竟会在这里见到段延祐。 “沈公子。”段延祐彬彬有礼致意,仅一面之缘,他就记得沈育了。 宋均等人都不相识,沈育给众人介绍,这是相府二公子。 “幸会幸会!” 段延祐道:“未想在书肆偶遇,不过说起来,读书人不是在书肆相逢,就是来日同朝事君,总能有缘。” 宋均此人最喜欢文人墨客,耍笔杆子的人都知书达理,知情知趣,更不用说段延祐眉目端正、姿仪笔挺,浩然之气溢于言表,当下便对段延祐颇有好感。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2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