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林清冷笑,“你是个两袖清风、拔葵去织的,下面的人可不愿意和你一起遭罪。不是我说,高子运、王璞真那号人物,明面上敬你、护你,私底下莫不是对你万般恨极。” “再恨我,也得做事,事做好了,恨与不恨,没那么重要。”隋瑛依旧笑得淡然。 林清瞥了一眼他,心底不禁叹息,这来了朔西两回,自己和他之间竟近了如此之多,仿佛过去疏远的那几年只是过眼云烟,两人从来都是推心置腹的。 见林清眼底显露疲态,隋瑛也觉自己身上的确污秽不堪,怕真沾染了林清,给他弄出什么疫病来,便告辞离去,说待他梳洗、用餐之后,两人在内衙书房见面。 直到隋瑛的身影消失在长廊尽头,王朗才哆嗦着溜进了屋,林清已经在禅椅上假寐了。 “手艺真好。” 王朗左右瞧着林清的发髻,嘴角一撇,内心啧啧不停。 —— 用过了晚膳,林清将随身的新月玉佩交给王朗,便拿了陆渊写得那副字,在当差的带领下前往书房。 雪落得又厚了些,听当差的说,抚台稍作梳洗,还没有片刻歇息就去粮仓里做安排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就会回来。林清无奈叹息,心想这朔西离了他隋瑛还真不成了。 片时,林清正在书房里翻阅《荀子》,门被推开,隋瑛显然心情大好,林清还未来得及站起行礼,就见他直直朝自己走来,张开双臂就把他搂进了怀中。 《荀子》掉落在地,林清惊得连话都说不出了。 “见善,你是朔西的恩人!是我的恩人!” “何必,何必这么说,这也是我的……” “此招妙极,怕是这回他们想贪,也贪不下去了!” 先是隋瑛在粮仓里见到了掺杂黄沙的粮草,思索片刻就知晓这定是林清的注意。黄沙虽孬,但能让粮真真实实地落在百姓口里。虽说是粮草质量稍逊,但至少能救人命。 “在山,你这样抱着我,实在不成体统。”林清推了推隋瑛。 “是我唐突了,可是我实在高兴得很,你不知这一月我如何度过。”隋瑛连忙松开林清,道:“北狄已经偷袭过好几次,吴将军都是应了下来,而我却招呼不了这流民与饥荒,还闹起了瘟疫,我这个巡抚,实在是当之有愧。” “内忧外患,换做别人,怕是不及你半分。如今歧王萧慎、定国公之孙奚越带兵前往前线,想必已经到了吴将军帐下,估算日子,后日粮草和各种军需也会到达。这下,一切都朗清了,你也毋需如此忧心。”林清顿了顿,继续说:“我知你心忧瘟疫之事,我在路上也略有所耳闻,是以我这次留下来,就是想帮你这回事。林清不才,本家是药商,自身也是略懂医术。” “你当真要留下来?”隋瑛问。 “我已写了奏疏,午后便八百里加急送去京里了。这一回,我本也是要依圣上的意思,多在朔西,确切说来是在前线部队上多待些时日,一是看顾歧王,二则是我这个兵部侍郎,也不能总是高坐庙堂,忘了体恤前线的将士们。” “圣上英明,当真是派来个一个妙人。只是这其中还有一味意思,不知见善是悟到,还是在我这里谦虚。” “哦?”林清倏地抬起眼眸,烛光之下,那神态之嫣然,横波潋滟的,叫隋瑛的心也是颤动几分。 “圣上可是在护着你呢,倘若你还留在京里,张党那群人拿捏不了程菽,对付你却绰绰有余。陆师年事已高,护你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暂避风头也是好的,等班师回朝,你身上有了这等功劳,杜尚宣那兵部尚书之位,怕是坐不了几天。届时,想和你摆门道,也不是件易事。”隋瑛笑着,眸子里碧波荡漾,将林清整个儿地都映了进去。 “哼,你倒是有个千里眼,什么都看得清楚。那么,现下我便是来投靠你门下,求你护着了。” “我倒是想护着你,可现在不是你护着我吗?” 话越说越缱绻,两人的身姿也是越靠越近,分明有什么东西缭绕在两人之间,或许时刻到了,隋瑛再度握住林清手腕,如炬般望向他瞳仁深处。可每当到了这千钧一发之际,林清便是眼眸一冷,倏忽间就浇灭火焰,转过身去,不再看他。 隋瑛无奈,唯有苦笑。 “这回我也是奉了圣命,算不得护你,最多也是帮你。” 瞧,隋瑛暗忖,又搬出圣命来了,这着实是个好幌子。 “此外,这是陆师带给你的一幅字。”林清从大袖里取出一卷宣纸,递给隋瑛。隋瑛只好收敛情绪,接过那幅字摊开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隋瑛轻笑,“这是在教我要识人啊,可惜,我隋在山,叫朔西的风雪迷了眼,连眼前人都看不清了。” 林清心底发痛,听出这话里有话,便道:“风雪亦有停息之时,在山何必叹惋?” 隋瑛看他,“你当真不知我在为何叹惋?” 垂首,林清只觉自己心底豁出一道巨大伤疤,寒风呼呼作响。 “见善先告辞了。” 逃离一般,林清朝隋瑛躬身,转身便出了门。这一次,隋瑛没有挽留他。
第14章 “再这样下去,可是叫我看到…… “取麻黄二两半,蜀椒、桂心、乌头、干姜各一两六铢,吴菜萸、防风、桔梗、細辛、白术各一两。将以上十味药治择捣筛,然后制成散药,每次用温酒送服方寸匕,再盖被至出汗。如果出汗少或不得汗,就照旧再服药。” 林清在纸上写下方子,一旁的医官皱眉道:“可是林侍郎,您这副度瘴发汗清散可是治疗因伤寒而恶寒发热、头痛颈直、体疼发红的,和这疫毒并不对症呀。” 林清转身看向这名约莫五十的医官,问:“这百姓当中,有无这罹患恶寒之人?” “自然是有的。” “有,便要治。既然药材府内是管够的,如今救济粮也到了,为何不能分门别类,却要统而盖之?” 医官身姿一凛,“可这长则、罗远二县加起来近十万余人。” 林清面沉如水,道:“巡抚今日就给昆元府的赵府台打了招呼,务必要将病人和常人隔离,病人之间,罹患寒症、痢疾或疫毒的,也得分别开来,如此才能行之有效,也避免浪费。” 见医官们各个面露难色,林清心知他们是首次面对疫情,一个二个地都想用最简单的一刀切方式,管他有病没病,通通灌下一副汤药即可。可如此行事,没病的也得有病了。 林清不会他们,坚持道:“治疗伤寒后表证没有解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并且咳,或渴或下痢,有时咽喉不畅或小便不利,下腹胀满或气喘,取桂心、麻黄、芍药、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各半两。分别将以上八味药研细,加水一斗来熬麻黄,减少二升后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药,熬取汤药三升,分三次服。病人如果发渴,就去掉半夏加三两瓜蒌根;如果微利,就去掉麻黄而加炒成红色的鸡蛋大小的荛花一枚;如果咽喉梗阻,则加一枚附子;如果小便不利,下腹胀满,则去掉麻黄而加四两茯苓;如果气喘的,去掉麻黄加半升杏仁。” 众医官大惊,脸色煞白,不住道:“这,这,这……照这样治,这活儿要把咱们几个给干死呀!” “放心,你可不会死。”远远地一道声音传来,众医官回头,见是隋瑛,连忙拱手作揖。 “见过巡抚,林侍郎这方子开得太细,咱们就这几号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住啊。”一名医官痛心疾首,瞧了瞧隋瑛,又看了看林清。 “依我说,他这开的还不算细。”隋瑛笑了笑,道:“这还是伤寒的两个方子,疫毒的可还没开。林侍郎,你接着说,这疫毒该如何解?” 林清看了一眼隋瑛,缓道:“瘟疫在于气,重在疏导,但这朔西时而狂风,草药熏蒸一术许是行不通达,仍需在汤药之上。罹患疫毒之人身体虚弱,不可一味下猛药,只需多用连翘、黄芪等解毒之药材,搭配合饮食,静待些许时日。最重要的是,限制其活动范围,不可使其走出疫区。” 一边说,林清一边洋洋洒洒地又写下了几道药方。 “都听到了?听到了就去办吧。”隋瑛朝医官和皂吏扬了扬头,这愿意的还是叫苦的都不得不去办了。 隋瑛来到林清身边,领他坐到了太师椅上,捏了捏他的肩,笑道:“还真是雷厉风行,我看你来地方当官也是招架得住的。” 林清舒展了一下五指,淡道:“人么,都是想偷懒的,给他说个大概,转头便给你千百种解释了。这方子开得如此之细,本也不曾想过要他们如实去办,只消能做到半分也是足够的。怕就怕上边的人也偷懒,沆瀣一气,有乖民生。” 隋瑛目光落在那修长的五指之上,只觉得眼前人一面如慈悲菩萨,一面又如攻心妖孽。 林清见隋瑛没回话,忙补上一句:“这话可不是指着你说的。” “你指着我说,我也不会认的。” 林清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你倒是有这个自信,听你那长随说,你前阵子可是劳累狠了患了肺病?方才医官们来之前我就开了方子,叫人抓药去熬了,现下……” 话音刚落,便听门被敲响,说是汤药熬好送来了。 隋瑛微微皱眉,道:“不算什么病症。” “放心,不过就是味补益之剂。”林清开门端了汤药,笑道:“这秦艽扶羸汤出自《仁斋直指方论》,用时与姜、枣同煎,有补气养血、清热退蒸之功效,你这肺上的问题,许是虚损性疾病,多由忧虑耗气、阴阳两虚,热邪灼肺,或肺虚气阴两亏所致。肺气虚不能固表,肺阴虚而内热生,不知你是否骨蒸潮热,但听你声音有些许嘶哑,怕你体虚无力……” “我可没有体虚无力。”接过汤药,隋瑛又握在林清的手腕上,这回他用了力气,仰头看向林清,目光炯炯,神色竟莫名坚定起来。 两人一坐一站,林清兀自愣怔,险些将自己陷进那双眼眸里,反应过来就欲挣脱,然则隋瑛气力之大,叫他挣脱不得。来回几下,林清只能红着脸道:“你,你弄痛我了。” “抱歉。”隋瑛当即松手,什么都未做,只在林清手腕上留下些许红痕。他端起汤药,一饮而尽。 “谢过见善了。”这短短五字,竟叫人听出些许愤懑来。 林清揉着手腕,背过身去:“不要你谢,午后不是说去长则庙口看灾情么?时候已到,还是走罢。” 隋瑛起身,道:“我在马车上等你。” —— 长则县土地庙前是一片空地,官兵们搭了救灾的棚屋,煮起了稀粥。百姓们挨个儿地领了,一边喝粥,一边嘴里咂吧不停,喝着喝着就觉不对,吐了几口,发现粥里有沙,虽不碍喝下,但百姓们一扎堆儿,便悄声骂起娘来。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5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