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腌好,椿芽和蕨菜也烫得差不多。原本泛红的春芽完全变成黄绿色,蕨菜根也变了颜色。 挤干水分,都切成短节,分开装在碟子里备用。 家里还些鸡蛋,拿来炒香椿最好。最近没去镇上买肉,但还有化的猪油,挖一块炒蕨菜,也算沾了荤腥。 不是什么复杂的菜式,热油下锅,翻炒放盐,一会儿功夫就折腾出一顿晚饭。 齐山洗完澡,顺便将脏衣裳搓一把,送去竹竿晾着,回来时只抱回两床被子。 “你先吃,我把被子收回来。” “哎呀,我都给忙忘了。”谢知云一拍手,自然也不肯落座,跑去帮忙。 两个人一起,一趟就把被子和衣裳收完。 今儿太阳好,除了最开始整套泡水的那件棉衣,都干得透透的,带着一股皂角香。 终于能坐下吃饭。 一桌子时令野菜,每一口都带着春天的气息,比陪伴整个冬日的萝卜白菜更下饭。 齐山果然不挑,奇奇怪怪的鱼腥草也吃得津津有味。 谢知云却是一筷子没动,香椿炒鸡蛋倒是吃了不少。 还说:“等过段时间,我们也弄些回来晒干。听珠哥儿说,干香椿蒸扣肉也好吃,比咸菜香。” 齐山把鱼腥草扒进碗里,回道:“好,笋干也可以晒些。” 说起这个,谢知云又想到去镇上的事,说:“明儿和张婶一道,她常年种菜,肯定有经验。我问问她,一并买些菜种回来。” 他们既打算在此长久住下,不可能全买着吃,庄稼忙不出来,小菜总要打理些。 齐山明白这个理,不然也不会在溪边另外划出一块地,自是点头答应。
第23章 (捉虫) 因何天珠特意提醒要早点出门,天微微亮,谢知云便起来收拾东西。 “我留些菜在灶台旁的架子上,你自己弄着吃。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晌午也别等我。” “嗯,我这儿不用操心。倒是你,出门在外要小心,也别不舍得吃喝。”齐山牵着吃饱喝足的大花走上前,把装满的竹筐绑在它身上。 “知道,有张婶他们在,不会出问题的。” 齐山还是不放心,虽说这段时间谢知云时常独自一人出门,也没发生什么意外,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想了想,道:“改天我们也捉只狗崽回来养着,不管看家还是带在身边都好。” 谢知云也想到昨天那两条大狼狗,看着就很有威慑力,也很心动。 “那我和张婶他们打听打听,看谁家有狗崽,抱一只回来。” “嗯,从小养着,和人亲。” 两人说着话,没多久就走到下坡口,谢知云接过绳子,笑道:“好了,你赶紧回去煮饭吃吧,一会儿刘师傅他们该来了。” 齐山没吭声,只点了点头。 晚了让人等着不大好,谢知云没再磨蹭,牵着大花大步向前。 走出一截回头,发现那人还跟在后面,忍不住笑了笑,却没多说什么。 来了快半年,上山下山这段路早烂熟于心,不会像最初那般,小心翼翼走半个多时辰还累得气喘吁吁。 如今不仅速度快得多,人也一直神采奕奕。 到了山下,何天珠他们果然已经收拾好,在家等着。 都想去租个靠前的摊位,几人也没空东拉西扯,碰面简单寒暄两句,就准备出发。 谢知云不会赶车,自然没套板车。等何天明主动把箩筐解下放到牛车上后,他便骑着大花紧紧跟在后面。 今儿来得早,镇上还比较冷清,大部分摊位都空着。 他们没分开,合伙租了一个摊子。运气好,位置十分靠前,一进集市就能看见。 买菜的暂且不多,谢知云和其他人打声招呼,在附近的包子铺买了两个杂面馒头,回到摊位上边吃边等。 太阳渐渐升起,周围的摊位被各式蔬菜、物件摆满,提着竹篮来来往往的客人也多起来。 姑娘小哥儿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裙,耳边簪花,面含微笑,让人眼前一亮。 时鲜野菜很受欢迎,都不用大声吆喝,便不停有人上前问价挑选。 估摸个把时辰,摊子上的几筐菜就卖完了,只剩些被扒掉的碎叶子。 一行人把地上收拾干净,递了牌子,欢欢喜喜地离开。 野菜刚冒头这段时间,价钱最贵,少说一斤也能卖□□文钱。哪怕不仔细清点,光掂量掂量沉甸甸的钱袋子,也知道收获不小,可不就高兴。 首要目标就是买种子。 张玉梅领着谢知云往铺子里走,“旁的都不用买,家里留的有,每样抓一点儿,足够你们俩吃的。只要买些大蒜、葱头、姜块,也不用多,各种个十来颗,一年四季都能掐着吃。” “以后留心点儿,挑那长得最好的瓜果蔬菜留下种,妥善保管着,便年年有得种,不必再多费钱。” 这是谢知云没接触过的知识,一字一句听得分外认真,连连点头。 “还是婶子懂得多,您眼力好,有经验,等会儿还要劳烦帮忙选一选。” 得了夸赞的张玉梅乐得合不拢嘴,“好歹也种了几十年的地,你放心,包在婶子身上。” 何天珠在一旁偷笑:“娘,你的尾巴翘起来了。” 张玉梅瞟一眼身后,又立马回头,扬起手作势要打人。 何天珠反应快,早拉着谢知云跑上前。 “没大没小的。” 何天明嘟嘟囔囔,“还不是您给惯的。” 话一出口,头上就挨了一巴掌。 打打闹闹中,很快就到了地方。这边比摆摊儿那处清静,沿路多是卖果苗、花苗的,绿的黄的、粉的红的,很是养眼。 谢知云以前在小院儿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不免多看几眼,却没上前问。如今建了房子,还不知有没有钱余下,哪有闲心折腾这些玩意儿。 张玉梅熟门熟路地找到一家不起眼的铺子,和人闲聊几句,就帮忙选种、讲价,全程没让其他人插嘴,一会儿功夫便把事情办妥。 因量都不多,拢共才花十几个铜板。也不用包起来,直接装进竹篓里。 出了铺子,张玉梅还在说:“回去别急着送到地里,等清明前后,才是好时节。有柴灰、粪肥就上点儿,好活着呢。” “谢谢婶子,我都记着了。” “哎,你们现在有地,放开了干,弄个一两年就熟悉这些活路。” 张玉梅把空竹篮往上提了提,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别的:“我们要绕去北市看看鸭苗和猪仔,你也一起?” 谢知云自是不敢一个人乱逛,紧跟着何家人沿大道向北市去。 远远就听见各种禽畜幼崽稚嫩的叫声,啾啾、咩咩此起彼伏,混杂在一起,嘈杂不已。 张玉梅先去看了猪仔,一只只黑不溜秋的小猪,吃得肚皮浑圆,还不停在草堆拱来拱去,短尾欢快地在身后左右摇摆。 张玉梅问了价,一只要两百八十文。跟老板磨了半天嘴皮子,愣是一文钱都没讲下来。 就这,张玉梅最后还是咬牙掏出钱袋子,叫老板进圈拦了两只个头大的。 他们一看就是早有打算,板车上备着只大木笼,关两只猪仔正合适。怕把板车弄脏,下面还垫了厚厚一层稻草。 小猪受了惊吓,缩在笼子角落警惕地盯着前方。过了会儿就紧挨着趴下,眯起眼打盹儿,一点不闹腾。 去买鸭苗的路上,谢知云总忍不住去看板车上的猪仔。 张玉梅发觉,笑道:“等日子慢慢过起来,你们也可以养头猪,虽说人累些,但不愁吃肉,喂得好还能卖几个钱,总不会亏本。” 谢知云点点头,默默把养猪也加入到日后计划中。 卖鸡鸭苗的摊子更热闹,前边儿围了好些妇人夫郎,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待几个大婶儿提着笼子笑眯眯地离开,他们才顺利挤上前。 几只大竹筐,里面皆是毛茸茸的小鸡、小鸭,甚至还有几只白鹅。 何家养了十来只鸡,张玉梅便只看装鸭苗的笼子,大嗓门儿地问摊主:“鸭苗咋卖?” 摊主比了个手势,“八文钱一只,想要哪个自己挑。” 张玉梅想讲到七文,摊主不依,又磨了一阵儿,最后以六十文拿下八只。 付完钱,转身走了两步,却发现谢知云和何天珠还蹲在装着嫩黄雏鸡的笼子前,又折回去。 “想买雏鸡呀?要我说你们养几只鸡也行,山上宽敞,也不怕啄了谁家的菜。放林子里长大的鸡最好,自个儿就能寻摸吃的。” 听到熟悉的声音,谢知云这才回头:“我先看看,还得回去和大山商量商量。” “那小子什么都听你的,还能说不。” 何天珠也在旁边点头如捣蒜,“就是就是。” 被她们这么一说,谢知云脸都红了,不好意思道:“那,那就买几只吧。” 接着又问了价钱——小的四文,大的六文。 谢知云其实更喜欢小的,毛茸茸一团,全身嫩黄嫩黄,一双黑豆米似的眼睛滴溜溜转着,很是可爱。 但张玉梅把他拉到一边,悄悄提醒刚破壳不久的鸡仔不好养,也辨不出公母,不值当。大的虽贵上两文,却更容易成活,有经验的看尾巴毛和鸡冠,也能分出个大概。 谢知云最后还是听从她的建议,买了六只拳头大小的雏鸡,和两只鸭苗,抹去零头,一共五十文。 还有只空竹筐,拿来装鸡鸭足矣。把摆摊儿用的草席蒙在上面,抽几根草茎绑紧,也不怕它们跑出来。 张玉梅帮忙收拾妥当,又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没问题后才收回手。 “鸭子你回去先养着,若都是一样的,到时上我家换一换,凑个对儿。我们这儿八只,怎么也能匀出一只。” 她也是头一回养鸭子,叫摊主帮挑的,暂时也看不出来。 谢知云笑笑,“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时候不早,谢知云又去割了点肉,一行人便动身回家。 到何家后,张玉梅给谢知云找来不少种子。葫芦、南瓜、黄瓜、豇豆、白菜……应有尽有,每样一小撮,分开用丝瓜瓤包着。 天明天珠兄弟俩得了差使,一直把人送到半道上,方才停下。 何天明:“我们就不上去了,狗崽的事儿不用担心,会留意着,有消息就知会你们。” “多谢,你们赶紧回去吧,没几步路,不打紧的。” “嗯,你自己当心。” “云哥哥,我和陶哥儿他们明天还来找你挖野菜。” 能趁这段日子多挣几个钱再好不过,谢知云欣然答应,又和天珠说几句话,便各回各家。 山上,齐山他们刚吃完晌午饭,正准备刷碗。 “大山,你夫郎回来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