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娘与韦氏商量后说:“我们这儿还有位邹四郎,近日外出办事去了,他家的屋子还能住人,孝廉不妨去借宿一宿。” 邹四郎家在云来村腹地,是座四间房的小合院,葛大娘有他家的钥匙,领柳竹秋去安顿了。 柳竹秋不愿睡男人的床,在堂屋的春凳上铺上被褥,打发瑞福去隔壁卧房歇息。 她吹灭蜡烛,抱着佩剑合衣躺下。 黑夜深邃,窗外冷风恻恻,狠狠摇撼枯枝,发出阵阵刺心的沙沙声,仿佛复苏的怨灵正在抓挠棺材板,随时可能破土而出,择人而噬。 她既来之则安之,静静地闭目养神,俄尔进入半梦半醒间,周围的声响逐渐远离,蓦地被一声惨叫拉了回来。 “有鬼!” 瑞福的叫声利箭般直冲天宇,撕碎裹住柳竹秋意识的梦衣。 “怎么了!” 她提剑出门,见小厮站在院中浑身乱颤,指着卧室不住叫:“屋里有鬼!”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陈子龙《白靴校尉行》 ②韦庄《秦妇吟》
第二十一章 柳竹秋吹亮火折子,仗剑前趋,隐隐看到卧室里站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女人一动不动,衣角发梢随风飘摆,形态诡异莫测。在寻常家宅里出现此等影像都很可怖,莫说在这了无人烟的荒村。 她脊背有些发凉,疑心是否真遇上了冤鬼,僵持片刻,那“女鬼”移动脚步,坐到床铺上,翘起双腿上下晃动,柳竹秋看到她张嘴的破鞋,认出是葛大娘的孙女小芸。 “别怕,是小芸姑娘。” 她舒了口气,收起佩剑,让瑞福从堂屋取来蜡烛点着,主仆一道走进卧室。 小芸朝他们抬头,相处半日,这神志不清的女孩也能感受到柳竹秋的温和关照,不再惧怕她。 柳竹秋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想帮女孩整理乱发,顾虑自己此刻是男子身份,若小芸在长辈跟前说起还不好解释,便转而将装糖果的荷包摘下来送她,问她怎会来此。 “我来找四郎。” 疯子一般不会撒谎,柳竹秋又问:“你跟邹四郎很要好吗?” “四郎说等他回来就娶我。” 小芸初露笑容,从领口里扯出一只麻绳栓着的护身符,说是邹四郎送她的。 柳竹秋瞧着眼熟,幡然想起涂鸦者身上也有这么个护身符,怕吓着小芸,缩回已伸到半空的右手,柔声请求:“能给我看看吗?” 小芸已对她产生信任,任她摘下护身符。
柳竹秋小心拆开,取出符纸,上面的咒文和大无相寺的印戳刺痛她的双眼,刻画出一个血淋淋的悲剧,而小芸天真的笑脸更是这出悲剧不可磨灭的见证。 涂鸦者就是邹四郎,这位勇敢的少年背负着整个云来村的怨恨前往京城,却如水泡般消失在了那个昏黑的夜晚。小芸不会想到,她今生唯一的依靠已经不在了。 “陇头冤气无归处,化作阴云飞杳然”①,正是有数百条死不瞑目的冤魂徘徊于此,这云来村的夜风才如此惨凄。 她吩咐瑞福送小芸回家,独自在堂屋凝神端坐。摇晃的烛火代替拂尘驱赶睡蝇,她清明的脑子里一刻不停盘算接下来的行动。 云来村血案,还有之前惨死的弓裁缝一家,仅这两起冤案就耸人听闻,那文安县令蔡进宝身上不知还背了多少命债。明日定要去县城详加侦查,回京禀明太子,严惩这恶贼。 天亮后她去向葛大娘辞行,留下温霄寒的住址,方便她们来京时投奔。看到小芸痴傻的样子,到底不忍吐露邹四郎的死讯。 穿过那片松林时她再次来到那块画有兔子戴官帽的岩石前,殷红的画迹犹如血染,浸透少年必死的决心。 柳竹秋猜测他弥留之际看到的走马灯,当中必定循环着小芸的身影,感慨系之,用小刀在一旁的大松树上刻下一首五律。 “萧瑟荒坟上,冤魂血未干。惨云依里陌,寰宇共悲叹。为雪终天恨,难携比翼欢。虔祈来世愿,挥泪祝君安。” 她模仿邹四郎的心境留言,希望来日小芸病愈看到这首诗,能聊获慰藉。 回到文安县城,他们在城隍庙前发现异常——十几个成年男子披枷戴锁跪在路边,身旁站着三名手持皮鞭的衙役,有人跪姿稍不端正即会遭受无情抽打。 柳竹秋在远处观望多时,问路人那些人为何被枷号②。 一个胆大的青年说:“他们都是本地的木石工匠,被县太爷叫去为唐珰③修生祠。前日因工期紧,打造的宝冠小了一号,来不及修改。匠人们就将主殿的沉香木雕像脑袋削小了一圈以便戴冠。县太爷知道后大发雷霆,将涉事工匠全部抓起来,每人杖责一百,另外枷号一月。到昨天已枷死六个,还剩半个月,不知有几人能活下来。” 唐珰就是唐振奇,擅权二十年,孝子贤孙遍天下。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打着唐振奇“忠心体国,慈念悯民,应建生祠,以求不朽”的旗号为他造生祠。 此风迅速刮遍全国,奸党们纷纷效尤。这蔡进宝大约迫切想巴结唐振奇,也不落人后地参演丑剧。 柳竹秋打听到生祠的位置,前往观看。见那祠堂铺设琉璃碧瓦,宫殿九楹,备极壮丽 祠堂尚未竣工,门口无人看守,她命瑞福在门外等候,只身进入祠堂观看。 前三重殿阁里的座像都是唐振奇,像身妆金嵌宝,垂旒持笏,与帝王无异,一个太监公然僭越到如此地步,称得上古今第一了。 柳竹秋怒气盈胸,不禁冷笑出声。这一笑招来灾殃,两个青年男子从堂后钻出来,堵住她质问:“你是何人?擅闯唐公祠堂,还敢发讥笑亵渎他老人家。” 这二人身穿青素披褶,戴尖帽,着白皮靴,腰系小绦,是锦衣卫“档头”的标准装束。 柳竹秋听说外地常有官员因不参拜唐振奇的生祠,或在祠堂中发“微词”而被贬受害的,有人甚至因此丢了性命。这两个档头不消说正埋伏在这儿抓不敬者。 她镇定自介:“弊名温霄寒,是京里来的举人,正有事求见文安县蔡明府,二位大哥可否帮忙引荐?” 说着递上十两银子。 锦衣卫从不心慈手软,收了银子还顺带接管了她的钱袋,一人本想上绳索,另一人听过温霄寒的事迹,说:“这书生在京城有点名气,是东厂张老公家的塾师。我们先不忙动粗,带去让蔡县令处置。” 二人左右挟持柳竹秋走出祠堂,连瑞福和马匹一同收缴,径直来到文安县衙。 蔡进宝摸不清温霄寒的来路,见面时还算客气,端着茶碗不阴不阳问:“温先生向居京师,今日何故来此啊?” 柳竹秋谦逊行礼道:“晚生久思烟霞④,这几日闲来无事,带着书童出城游玩,途经贵宝地,无意中看到唐公公的生祠,便进去瞻仰了一番。” 她不露痕迹地观察对方,这蔡进宝四十多岁,三角眼、鹰钩鼻、两条令纹深如刀刻,看面相就是个狡诈狠毒的角色。 他悠闲地喝了口茶,瞄着她说:“听刚才那两位役长说,你见了公公的塑像也不下拜,还公然发笑嘲讽,可有其事?” 柳竹秋并不否认,进一步说:“晚生正为此事求见。” 蔡进宝以为她想求饶,端腔道:“唐公公是何等人物?普天之下谁人不钦,谁人不服?别说你一个小小的举人,就是一品大员见了他也礼让有嘉。锦衣卫们并不听从县衙指挥,这件事恕本官爱莫能助,至多帮你说说情,或者替你给京里的亲友捎个信,让他们设法为你开脱。” 他故意刁难人,好趁机做笔人情交易,兴许还能和温霄寒背后那些权贵,比如张选志等攀上关系。 柳竹秋听了只是笑:“大人差矣,晚上求见是为着向您示警,真正铸成大错的并非晚生,而是阁下。” 蔡进宝重重顿下茶碗,一双小眼睛好似磨利的刀口。 “温霄寒,本官早听说你能言善辩,可这里是文安县,你想在本官的地界信口开河,还得掂量一下后果!”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他任意耍点手段就能让温霄寒有来无回。 柳竹秋气定神闲,上前一步,压低音量说:“前阵子西安知府程一祥被削职,大人该听说了吧。” 中央朝廷每月都会印发邸报⑤,向各地政府传达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员人事变动,大案要案审断等重要讯息。 做官的可以不读书,但邸报是必看的,因此蔡进宝已获悉程一祥落马一事,听柳竹秋的意思似乎知道隐情,便暂缓辞色,让她分说。 “陕西长安县也有一座唐公公的生祠,程知府去长安公干时前往拜谒。在公公的塑像前伏拜多时,到了佛殿却只作了个长揖。事后有人报知唐公公,公公大怒,说‘我难道还能大过佛祖吗?’,盛怒之下将程知府革职查办,听说又牵出许多过去的官司,程知府如今身家性命都难保呢。” 唐振奇喜怒无常,对党徒呼来喝去,任意□□是众所周知的事。 蔡进宝听柳竹秋说得有鼻子有眼,以为她在京城人脉广,或许真打听到了鲜为人知的内幕,不由得悚然变色,紧张注视她,欲言又止。 柳竹秋精确复述他的心思:“唐公公笃信禅宗,礼佛志诚。那程知府只是怠慢佛祖就遭他降罪,而蔡大人您竟直接把佛堂建在祠堂之后,让人先拜公公再拜佛祖。这要是被唐公公知晓,能不步程知府后尘?晚生正是见大人一片孝敬唐公公的心肠反将弄巧成拙,才忍不住发笑叹惋,何来讥讽之意?” 话音刚落,蔡进宝额头滴下冷汗,忙起身作揖:“若非先生提醒,本官险些自误了。如今该如何补救,还望指点一二。” 柳竹秋说:“这还不好办,趁祠堂未竣工,让工匠赶紧调换塑像位置。”听他担心人手不够,顺势为那些被枷号在城隍庙的工匠求情。蔡进宝当即传令赦免工匠,催促他们马上复工。 他自言失察,冒犯了柳竹秋,与那两个锦衣卫档头协商后赎回她的财物行李,趁归还之机请她为祠堂写篇祝词。 柳竹秋正想敲他竹杠,就用一篇炳炳烺烺的文章换取他两百两银的润笔费。转身来到生祠工地,召集全体工匠包括受过枷号的那些人,将这笔银子按人头平分了,说:“蔡明府为督促你们尽快完工,特命我代他犒劳大伙儿。” 她专门找来那六个在枷号期间丧命的工匠家属,每人多给了一倍的银钱,助他们安葬死者。 蔡进宝很快得到消息,还夸温霄寒会做人,吩咐手下等他再来文安时好生招待。 柳竹秋初步掌握了这狗官的习气,在客栈休整一夜返回京城。那日领任务时云杉曾交代,若有消息上报,就在温霄寒的家门前悬挂两盏红灯笼。 她到家后先去张选志府上教完张体乾功课,当晚再叫瑞福挂起灯笼,次日下午有人送来一封密信,信中说本月廿日褚公子将去西海⑥游猎,命她于当天正午前前去拜见。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6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