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冬得日子实在难挨,熬着熬着终是又一年春回。 当松茸村雪褪的时候,官家迎来了新丁,母子平安。 一个虽未足月却有六斤之重的大胖小子,肤色粉白十足十像了爹的小团子,看得人实在心喜。 官家大嫂难免叹气,总说辛苦一场怎看不到半点像我。 连官母也说,跟官恒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官恒给次子起名晏春,小名团团。 挂念着京城的老父,不知何时才能团圆。
第四十七章 松茸的春季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绿意盎然,树木褪去雪衣,泥土解冻,就是春季来了。 以往这个时候,是开始肆意的串门走亲访友的日子。 如今是早就眼巴巴等着泥土解冻,争取最快的时间开荒,过了一个暖冬,就知道棉花有多好了。 官家今年不必再开荒,就伺弄好现下的田地都捉襟见肘了,家里劳动力只有那么多。 春耕的几个步骤,沤肥,翻地,施肥,播种。 土木灰和羊粪球全堆在屋后一丈远的大土坑里,经过一整个寒季的大雪覆盖,早就发酵好了。 把地表的杂草除根,等着自然风干后,集中起来一把火,就是一堆现成的草木灰肥料。 翻地得使大力气,得翻透,要泥土厚实松软,才适合撒下青稞种子。 棉花地可以不用那么松软,但得挖得深一些,泥土不够厚实的话,棉花植株长大后立不住风一吹就倒。 春耕是一年到头最要紧的事儿,大家都在赶工,县里的纺织厂自然还没人上工。 新翻的青稞田里,一对白毛鸭子和大白鹅伸头伸脑的在沈逸和官二的锄头下乱窜。 沈逸停下手,擦了擦汗,“让小的几个来赶回家去吧,挖到虫子我给拾起来,拿回去喂。这碍手碍脚的,我都怕锄头不小心磕到,太糟心了。” 官二手放嘴边喇叭状,扯开嗓子喊:“小伍,小铃铛快来把鸭子赶回去,我们都下不了锄了。” 不一会儿提着篮子在溪边打野菜的两小孩儿就跑过来了,一人手里拿着根木棍驱赶着鸭子和鹅。 鸭子胆小,一赶就走,鹅却倔得很,不仅不走,还要作势伸出脖颈哦哦哦的叫着准备张嘴叨人。 官二上去就要一脚要踢过去,那两肥鹅却灵活躲了过去,一看就是经常被这样对待。 鹅也倔不起来了,跟着嘎嘎嘎的鸭子哦哦哦的在两小孩的木棍下回圈去。 没了捣乱的手头自然快了起来,今年的春耕全得靠小两口自己忙活了。 赵姨娘出了门,跟着丈夫去忙活买下的两亩田地去了。 官安官礼十三周岁了,是半大小子了,他们接手了去山里放羊,顺便打柴火的活计,做的有模有样,很是能干。 家里如今不止母羊一家三口,还有铁牛给抱过来的两只小母羊。 一只又揣了崽儿的大母羊,和四只小羊,开春草嫩,小哥两天天都带着进山去放,不打柴禾的时候还打些嫩草回去夜里给羊吃夜草,四只小羊长势很好。 母羊下的两只羔仔一公一母,那只小公羊再长肥点就能拿去跟铁牛家换头差不多重的种公羊回来了。 官母要在家带孩子照顾官家大嫂的月子,还得腾出手来收拾一家人的饭食,累得人都清减了些,但她乐得,小孙子和圆圆都长得十分可爱讨喜。 圆圆现下黏沈逸居多,但沈逸腾不出手,自家娘亲又出不了门,两个哥哥和小叔叔们又都得帮家里干活,只能一早就被铁牛叔叔接过去陪他们的儿子玩耍嬉闹。 铁牛家的儿子小牛儿虎头虎脑的,小身板结实,偶尔摔倒了也不哭,自己就慢吞吞爬起来了,很喜欢跟在圆圆后面玩耍。 自开春后,哪天早上起晚了又没看到圆圆还得闹着去找。 铁牛冬哥儿种的地不多,铁牛又力气大,三五天的就把地翻完晾肥,只等着下点儿雨,就播种了。 冬哥儿收拾家里,顺便看顾着两小孩子,有时候圆圆也淘,不开心就要推弟弟一个屁墩儿,弟弟真疼了他要不安的啃着手手包着眼泪花儿喊冬叔叔。 冬哥儿习惯了铁牛的那番理念,小子就是得粗养,摔了只有没磕到破皮,就都让小牛儿自己慢慢爬起来。 也就是开春穿的少些了,要不然不到两岁的小孩穿得棉球一样,小小圆圆一个,估计就得在地上打滚儿了。 官恒雪褪后就去平村了,换了个东家,依然是帮忙算请人春耕的报酬和杂七杂八的支出采买。 县里的纺织厂还没开门儿,他账算的干净细致也出了点名气,早早就被请去了,春耕一过,县里纺织厂开门,他也就去复工,两不影响。 酬劳开的属实不低,否则也不能丢下家里妻儿老母,让弟弟和弟夫两人操累田间。 ———— 把地翻完就花了整整十天,期间赵姨娘还领着汉子来帮了几天忙。 今年开春雨水还挺好,青稞种子顺利的播种了,出芽出的很好,嫩嫩的芽尖直直的,像田地里撒满了嫩绿的松针。 棉花今年的价格应该会稳定下来,县城开办了厂子,棉花都能自产自销了,今年的行商别想在棉花上得什么甜头了。 所以官二一直没急着给棉花播种,反而把心思放在了蓄水上面,他觉得地头里需要个水坑蓄水,每次去溪边挑水麻烦,还在路上撒出一些来。 他让沈逸歇息阵,把地头的活计放放,棉花种子不急这天把天,他自己掘个小水坑出来。 沈逸就带着小的们进山找野菜菌子,春季山上的野菜多如牛毛,随处可见,走稍远一些,一天能挖到一背篓的野菜。 吃不完就水焯一下,放簸箕里晒干,留着想吃的时候水泡开,把骨汤里那么一丢,撒点毛毛盐,很是鲜香。 家里如今调味品还是太单调,盐,茶籽油,牛油,酱油。 官母和官家大嫂一个馋猪油一个馋菜籽油了,可是这地界别说买,都未曾见过菜籽长啥样。 猪?一顿吃那么老多,不吃粮食还不长肉,根本养不起。 鸡鸭鹅,倒是偶尔得见,反正养的人不多,尤其是鸡,大家住在山里,鸡容易被野物惦记不说,放出去满山跑把那肉跑的可紧实,炒了肉可柴。炖?费盐费柴的,农户人家有几个敢想。 就连官家大嫂这次坐月子,都只能吃牛羊肉,也就生产第二天家里杀了只鸭子,加了鲜羊肚菌和干松茸菌炖汤,给小火煨着,炖了好几个小时,炖的肉质软烂。 官家大嫂喝一口就哭了,馋哭的,之前没吃啥吃的忍忍也就过来了,如今吃到一口以前的味道,那就馋虫勾肚了,啥都想吃,馋狠了。 第二天新东家派人来请官恒做月余的账房,官恒没多犹豫就应下了。 只盼着今年的行商也早点来,给家里添置些此地难见的吃食,自己的发妻、母亲,吃食上有什么喜好,他是能猜个七七八八的。 官二挖了两天时间,终于挖出个一仗宽,五尺深的土坑。 土地太坚硬了,锄头都挖钝了,那把锄头还是铁匠铺那里买的新锄头,就是留着春耕使的,以前的旧锄头实在是挖不动,钝得只能拿来给种子盖盖被,除草都费劲,怎么磨都不利,还锯齿。 锄头再坏也是不扔的,可以拿去铁铺贴点银钱工费融了重铸。 接下来的时间水坑得放着,等坑壁坑底土囊阴干,彻底阴干后才蓄得住水。 挖完水坑的第二天官二在家狠狠休息了一天,才缓过劲来,把沈逸心疼了个够呛。 不过官某人就爱看他夫郎心疼他的表情,还能趁机吃香豆腐,提要求。 一整天都在背着人上手调戏自己夫郎。 沈逸又羞又怒,这人忒不正经,真真是个混球,越躲他还越来劲。 次日就开始播种棉花种子了。 种子是猫冬时就择好了保护起来的,看顾的精心,所以没有生虫。 选的都是最饱满最硬实的种子,次的坏的都没留,全扔炉灶里烧掉了。 棉花种子需要均匀笔直得撒在一条直线上,这样长出来才能是一整排,方便打理,也节省土地资源。 撒完用锄头从侧边勾起泥土薄薄一层给种子盖上,太厚了不好萌芽,太薄了动物经过,或是雨水大点种子位置就被挪动了。 还好天上的鸟们不待见棉花种子,不会在地里瞎刨。 但家里那三只鸭子两只肥鹅就得在圈里关好了,它们是看到松软的土囊就要用喙去叨两下看看有没有虫子草籽的。 但现在圈养也不可能饿到它们,到处都是嫩绿的鹅草,剁碎了放点青稞麦麸拌一拌,它们就能挣得你来我往,分毫不让。 抢着吃完草料后它们就会和平下来,安静得给自己或同伴梳理羽毛,时不时嘎嘎两声像聊天儿一样。 这几天不分昼夜的关在圈里,产生了不少农家肥,沈逸打理得非常勤,就怕粪便堆太多发酵了发臭,也怕它们生病。
第四十八章 春耕还没结束,衙门征劳役,征得很急,只差没进家门抢人。 上头传了急件,务必在秋收前把理县关口城墙加固,再圈地修建出个容纳五百个摊位的集市。 理县人口本就少,边防兵力更是薄弱。 流犯首当其冲,自备干粮衣物睡物,在施工处安营扎寨,男女老少都要出力。 户籍所在村民们每户出一个男丁,自备衣物睡物,衙门管吃食。 施工地需要穿过松茸村和山坳村共享的那片老林子。 密林野兽出没无常,要在外围绕道而行,夜里还需巡逻警戒。 扎寨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小头林,从松茸村出发需徒步六个白日,百公里以上的距离。 要在这里修建新城墙,加固老城墙。 官家举家前往,除了沈逸和二小子活动自如,其他人都得听管事统一调度。 初来第一天,官二沈逸把自己家的草棚子搭好就去帮其他人搭把手。 官恒看着自己的妻儿寡母连连叹气,妻子才刚生产不过月于,就得受此一遭。 不过转眼间小头林密密麻麻起了许多草棚子,人挤人,小孩们哭闹不止,长者们的闷咳声,妇孺们的抱怨声四起,很是压抑。 家里不能离了男人,以防粮食衣物被抢劫偷盗,也得盯着孩子们不能随意打闹乱进林子。 杂乱无章的一天很快入夜。 家里劳力多的下午屯了些柴禾,摆上炊具,生火做饭。 有的家里带足了干粮,就没生火,啃了几口馕饼就准备入睡了。 官家点起了篝火,把三只鸭子两只大肥鹅全宰了,之后没有时间给他们准备吃食,还容易便宜了别人的肚子,不如宰了给家里人都补补。 小两口动作麻利,不一会儿两只鸭子就炖了汤,剩下的抹了点细盐,挂在一边烟熏起来。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1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